发布日期:2024-12-15 09:55 点击次数:102
中新社青海都兰12月7日电 题:驼铃声渐远 青藏高原小镇变身“车窗外的宝藏之地”
作者 赵朗 李江宁 王利文
82岁的史正章不时想起70多年前随父母从青海湟源搬迁到数百公里之外香日德的经历:骑着骆驼,赶着木车,道路崎岖坎坷,加之妹妹生病,这段现在不到5个小时的车程当年他们一家人足足走了28天。沿途的辛苦、疲惫、艰难,让年迈的他仍记忆清晰。
12月7日拍摄的青藏公路。中新社记者 赵凛松 摄
香日德系藏语,意为“树木繁多的村庄”,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。这里平均海拔2900米,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,农牧业相结合的建制镇。汉族、蒙古族、藏族等13个民族在此聚居。
早在明清时期,香日德镇就是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进藏的重要驿站。1953年春,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西藏运输总队,计划两年为西藏运送375万斤粮食和物资,总部便设在史正章现今生活的香日德镇上柴开村。1954年,在修建青藏公路的岁月里,香日德镇更是成为物资、人力、驼畜的重要枢纽。
12月6日,青海都兰,史正章老人(右)与老伴一起在家浇花。 薛蒂 摄
1953年,11岁的史正章随父母在当地开起了小卖部。因筑路,2万多峰的驼队集结于此,满载物资一批批向拉萨出发,原本冷清的小镇变得热闹起来。
他回忆:“那时候吃的青菜只有萝卜和白菜。”
1954年12月25日,青藏公路正式开通。史正章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随着交通改善而慢慢变好,“因为路途遥远,以前吃盐只能吃近百公里以外的粗盐,通车后,品质更好的细盐能运到香日德。后来,香日德作为重要驿站,人口增加了,物资也丰富了很多,南方的水果都能运过来。”
青藏公路修通数年后,经停在香日德镇上的驼队慢慢退出了运输。他仍清晰记得,1964年,过往的不再是驼队,变成了一队队解放牌卡车。
史正章少有出远门的经历,坐着车经青藏公路去省会西宁次数并不多,但每次去西宁的车程时间也随着公路条件改善不断缩短。青藏公路的路况越来越好,这条公路如今不仅承载着民众的生计,也承载着当地人的诗与远方。他说:“现在农闲的时候,村里的人会一起坐车沿着青藏公路去敦煌、拉萨,去很多地方旅游。”
“青藏公路通车70年了,老百姓的生活因为道路畅通变得更好了。”史正章说。
驼铃声远去,香日德小镇必然是这段历史中绕不开的重要注脚。从驼铃声声到车辆往来的喧嚣,不同年代的繁华在这里上演。如今的香日德镇打造以车辆服务、仓储中转等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和以藜麦、枸杞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,并将域内农业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发展“车窗外的宝藏之地”。2023年,香日德镇人均GDP超过万元人民币,成为青海经济发展最好的小镇之一。(完)